人民日报整版探讨:解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时间:2020-07-08 来源: 作者:

  

  

  

  编者的话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我国社会生产力之所以能持续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活力之所以能持续释放和增强,就在于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样理解这一显著优势的内涵?是什么造就了这一显著优势?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人民观察)

  李友梅

  核心阅读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创新是通往长久繁荣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正是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为不断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面向未来,我们仍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勇于推进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开始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党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提出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虽然后来由于“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既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征,又是其显著优势。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4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彰显强大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中央全会对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可以清晰看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轨迹。党的十八大强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出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加明显的制度优势、更加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国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全社会创造活力持续释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施工图。随着实施规划的扎实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

  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保障我国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一切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又如,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流动规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的勇气,来自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能够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是对我们党牢牢坚持人民立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生动诠释。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我国制度优越性

  汪同三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在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根据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对此,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显著优势,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劳动、资本、土地之外的其他要素,即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形成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把“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直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又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仅为生产力发挥最活跃、最革命的作用提供体制保障,而且为科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提供宽广空间、有利条件和有效激励,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还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内容,对现代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优势和特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在因生产力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是主动适应、主动求变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特点。这使得生产关系能够及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经常发生的是旧的生产关系形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反向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则强有力地表现为生产关系主动调整和变革、积极激发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向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探索如何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我国经济基础的实际对上层建筑各方面及时自觉进行完善和调整,实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发挥出来。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是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人均GDP只有几十美元。70年后的2019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现实,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证明,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既着力解决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着力解决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就能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在改革中进一步彰显制度优势(思想纵横)

  一 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全面深化改革使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是因为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

  全面深化改革使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深化改革牢牢坚持人民立场,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紧密结合起来,把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高度统一起来,让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人民在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中施展才干、成就梦想。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使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是因为始终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不断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促进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就能使各方面制度优势更充分发挥出来、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