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着力筑牢四条防线抓好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

时间:2020-10-16 来源: 作者:

  

  

  

  宁乡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境内多山地丘陵,野生蘑菇种类较多,居民素有采食的习惯。今年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食安办相关部署要求,着力抓好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中毒人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59%,坚守了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负面舆情的底线。

  一、精准指挥,筑牢组织领导防线。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调度,全面压实防控工作责任。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市食安委全会定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对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市长牵头抓,专题组织全市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开到村(社区)一级,多次在各类会议、市直负责人工作群等强调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分管副市长靠前抓,先后6次组织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召开专题调度会,确保全市上下防控工作“一盘棋”。二是强化防控合力。印发《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林业、市监、卫健、教育等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市食安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市、乡、村、组四级防控网络,层层细化方案、动员部署,确保各级各部门履职到位、责任上肩、形成合力。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作为市委巡察食品安全和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食安办定期调度、适时组织明查暗访,及时对问题单位开展行政约谈和跟踪督办,切实将责任的“最后一公里”传导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村民小组。今年以来,29个乡镇(街道)均组织召开了野生蘑菇中毒防控部署会议,投入600余万元经费进行防控宣传,属地责任落实和防控成效不断显现。

  二、精准宣传,筑牢群众思想防线。宣传教育是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我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宣传先行,着力抓好知识普及,全面提升群众防控的自觉意识。一是多措并举浓厚防控氛围。借鉴往年好的宣传经验,全市共印发15万份形象生动的画册宣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严重危害,制作4000余块“勿采勿食野生蘑菇”警示标牌安装在入山口、乡村主次干道旁等重要场所,统一录制音频通过宣传车、村村响广播进行轮番播放,利用防控知识进校园签订10万份“不采不食野生蘑菇承诺书”,发送200余万条提醒短信至群众手机,依托各级微信群、家校群广泛宣传,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将防控知识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实现宣传普及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二是面对面宣教深化理解认同。将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作为“屋场夜话”重要话题,在宣讲国家政策的同时,着力宣传好食品安全和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知识。今年以来,我市共通过“屋场夜话”宣讲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知识1200余场次,进一步深化了群众对采食野生蘑菇危害的认知认同。三是靶向宣传实现精准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采食野生蘑菇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两本台账”,摸排重点家庭2135户、重点区域138个,为每个重点家庭送去《湖南省常见毒蘑菇中毒防治手册》,采取上门走访、签订承诺书、增设警示标语、加大广播频次等措施精准发力,做到重点目标重点宣教。

  三、精准管控,筑牢巡查监管防线。面对今年异常严峻的防控形势,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门、乡镇(街道)、村组联防联控作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5-10月),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巡查监管,切实防止野生有毒蘑菇流向市场、进入餐桌。一是部门常态化监管。市监、城管、文旅广体、林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农贸市场、农村集市、流动摊贩、旅游景区、靠山居民聚集区等野生蘑菇常见交易场所的检查力度,严禁买卖野生蘑菇,一经发现立即进行收缴和销毁。二是行业精准化防控。开展入校、入院、入工地、入农村、入饭店专项防控行动,明文禁止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养老院、建筑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餐饮门店加工使用野生蘑菇。今年以来,全市共指导农村集体聚餐8200场次,督查各类餐饮服务单位3100余家次,未发现食用野生蘑菇的情况。三是基层网格化巡查。将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纳入镇、村网格化管理,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带队,发动村组干部、志愿者和全市278名食品安全协管员、4100名村组信息员,深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中开展采食野生蘑菇检查巡查,累计收缴野生蘑菇1100余公斤,有效降低了食用野生蘑菇中毒风险。

  四、精准救治,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坚持底线思维,守护好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抓好应急处置。出台《宁乡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野生蘑菇中毒事故应急演练,探索建立野生蘑菇中毒应急协调机制,确保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及时报送、及时处置。发生疑似中毒事件后,由市食安办牵头,卫健、疾控、属地乡镇参与调查,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和事发地开展流调,查清食用蘑菇品种,并视情与国家、省专家请示对接,为医疗救治提供准确、有力的业务指导。二是抓好医疗救治。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宁进行野生蘑菇中毒救治处置现场教学,对1000余名基层医生、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野生菇中毒防控和救治业务培训。创新建立“1+5+N”急救网络(1个急救指挥中心、5个分站、N个急救网点),着力打造“城乡1030”急救圈(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救护车到达),市人民医院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家团队,确保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三是抓好经费保障。着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扩面和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将野生蘑菇中毒纳入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范畴。今年,全市29个乡镇(街道)全部出资购买了居民野生蘑菇中毒保险。发生中毒事件后,保险公司依合同为野生蘑菇中毒救治提供经费保障,提升了救治经费保障能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原文链接:http://amr.hunan.gov.cn/amr/ztx/spaqx/ssawx/sawxxjlx/202010/t20201012_13846346.html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