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伤膝盖的动作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时间:2022-05-10 来源: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今天是母亲节,母爱无私,大爱无声。愿您健康快乐,事事顺心。

  

  今天,我们来说说如何保护膝关节。生活中,膝关节默默承担着我们行走、跑跳、蹲起等多项关键性任务,是人体运动链的关键环节之一,膝盖不是身体最常受伤的部位,却是最薄弱,同时也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关节。

  

  而对女性来说,膝关节“天生脆弱”,随着年龄增长,就更容易受伤。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些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动作,却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我们膝关节的损伤!

  

  女性膝关节比较脆弱

  

  女性过了绝经期,不少人会出现全身酸痛,尤其是膝盖,上下楼疼痛加重不能上楼、关节“嘎吱”响、坐久了起不来等症状。女性骨关节炎通常从40岁开始发病,一般比男性早10年。同时,膝关节炎已出现低龄化趋势。

  

  那么,为什么女性的膝关节会比男性在这个方面显得脆弱很多呢?

  

  1.女性身体构造

  

  因为女性要生育宝宝,所以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其骨盆相对更加宽大、后倾,髋关节外翻角度较大,使得膝关节的股四头肌夹角很大、关节外翻、力线不良,会让更多的力量在膝关节相对集中。

  

  2.肌肉力量比较弱

  

  一般情况下,女性普遍肌肉力量要比男性肌肉力量弱,而腿部肌肉力量比较弱的话,就容易导致关节不稳定,容易受伤产生关节损伤,且不易恢复。

  

  3.雌激素下降

  

  

  女性雌激素在绝经后会骤然下降,使得骨钙大量流失,骨胶原含量下降,肌肉韧带力量松弛,骨关节迅速衰老。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受此影响极为明显。

  

  这些事加速膝盖磨损

  

  

  1.运动不当

  

  

  运动前不热身、跑步时急停或急加速、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进行剧烈运动,都容易加重膝盖负担,导致膝关节受损。

  

  2.姿势不良

  

  长期保持弓腰驼背、跪坐、屈膝等错误的姿态,会使身体肌肉、关节、韧带出现异常,从而影响膝关节的健康。

  

  3.久坐不动

  

  久坐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加速软骨状态,加速软骨磨损,减弱大腿肌的力量。

  

  4.肥胖

  

  

  体重会增加关节的负荷,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过早磨损退化,加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过程。

  

  5.鞋跟过高

  

  

  高跟鞋会导致腿部无法正常运用脚部来支撑身体,从而给膝盖施加额外负担。而膝部压力过大是导致关节炎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如何保护膝关节

  

  

  1.控制体重

  

  

  因超重导致膝关节炎的患者,在患病人群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现代人食物摄取总量失去控制,再加上运动量不够,导致关节的压力过大、负荷过重。所以,减轻体重,就能极大减少对负重关节的负担,降低磨损。

  

  建议日常饮食少油、低脂、低热量,可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好主食的摄入量。

  

  2.注意关节保暖

  

  

  膝关节受凉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会加重疼痛。天气转冷时,要注意关节保暖,夏天不要让空调或风扇直吹关节。

  

  3.补钙

  

  补钙可以有效地保护膝关节,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要适当补钙。因为当骨质疏松时,关节就更容易患病。补钙同时应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

  

  4.运动量力而行

  

  

  很多膝关节损伤是因运动不当造成的,最好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做好热身活动,适量活动、拉伸。若是做好剧烈运动,热身时间不要少于10分钟。

  

  平时生活中,避免负重太多,腿部肌力不够强的人要少爬楼梯、爬山。

  

  5.减少蹲、跪

  

  

  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因此应尽量减少下蹲。

  

  生活中,尽量避免蹲着做家务或跪着擦地板,如果工作需要必须经常下蹲,最好改为低坐位,例如坐个小板凳。

  

  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在一种姿势而劳损。

  

  6.佩戴护膝

  

  

  佩戴护膝相当于加强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对关节有保护、强化作用,也能提高关节整体稳定性,运动时佩戴护膝有利于保护软骨。

  

  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建议长期佩戴护膝,以免让护膝取代肌肉、韧带的作用,导致其逐渐退化。

  

  温馨提示:膝关节的损耗是不可逆的,因此不要等感到疼痛了才后悔没早点保护它!

  

  搜索

  复制

  


原文链接:http://wsjkw.jl.gov.cn/zdzt/jkkp/202205/t20220508_84447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