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长庚科普】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时间:2022-06-16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小林夫妻沉浸在初为父母的喜悦中,却发现宝宝一天比一天“黄”,赶忙就诊于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宝宝是新生儿溶血病。二人不禁困惑“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它有哪些危害?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治疗呢?”请大家跟随本期内容为夫妻二人答疑解惑吧。

  1、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产生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

  ABO新生儿溶血病

  通常发生于母亲血型是O型,父亲血型是A型、B型或AB型时,胎儿血型可能是A型或B型。母胎血型不合刺激母体产生血型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造成溶血。多发生在第一胎,临床症状较轻。

  Rh新生儿溶血病

  通常发生于母亲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如果RhD抗原阴性母亲第一胎生了RhD抗原阳性的宝宝,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当二胎同为Rh阳性时,抗D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Rh阳性红细胞结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当RhD抗原阴性母亲曾输过Rh阳性血产生了抗RhD抗体,第一胎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

  2、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水肿、贫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会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造成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

  3、新生儿溶血的治疗

  3.1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但有的宝宝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停光照后可自愈。

  3.2 药物治疗

  可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减少红细胞被破坏。

  3.3 换血疗法

  适用于光疗无效的症状较重的患儿。需从患儿动脉抽出血液的同时,同步往静脉输入新鲜的血液,输入的血量是患儿血量的两倍。可置换出血中的游离抗体、致敏红细胞和大量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纠正贫血。

  溶血听起来很可怕,但各位准爸妈们千万不要惊慌,即使夫妻血型不一样,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机会也只有2%--2.5%而已,只要按时做好检查,一旦发生新生儿溶血时,尽早就诊,还是很安全的。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206/t20220613_27381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