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富润
历经33年奋斗,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富润集团从一家资产300多万元的国营小厂,发展成为市值6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其间急风暴雨式地兼并了22家困难国有企业和二轻大集体企业,累计安置职工9400多人。富润集团两个效益完美结合的秘诀何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的回答是:“‘枫桥经验’是个宝,企业管理少不了。富润的传家宝就是‘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枫桥经验”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富润集团的前身浙江针织厂就将“枫桥经验”引入企业治理,1993年11月24日的《诸暨报》对此作了报道,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件事:职工郦某冒领同组3名职工的工资不辞而别,弃工经商,结果发财无门,4年后给厂长写信恳求回厂工作。厂长将郦某的信公开让职工讨论,获得同意回厂的共识。最后,郦某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1996年,富润集团把围绕思想政治工作所确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形成规范的《富润控股集团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统称《六十条》。
《六十条》全方位确定了一套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机制,基本做到了职工冷暖有人问、生老病死有人管、建议呼声有人听、成绩进步有人赞,与企业的经营系统同步运作。
2014年上半年,集团一职工家突发火灾,烧毁房屋两间。集团按照《六十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工作程序:工会组织随即上门看望慰问,送上慰问金;工程房产部派员帮助维修,落实安置;集团发出爱心捐助倡议,短短3天共募集爱心款37005元……让这个普通的家庭渡过了难关,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
富润集团很早就喊响了“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口号,正是这一充满人情味的理念,让富润集团因企业兼并引发的大量矛盾、信访一一化解于无形。
为帮扶弱势群体,富润集团1996年成立了困难职工基金会,迄今累计捐款13万余人次,救助困难职工1.8万余人次,救助金额2000多万元,成为职工抵御困难的坚强后盾。与此同时,连续26年坚持每年春节都派出60多个慰问组,慰问3000多名离退休职工、军人军属,不留“被遗忘的角落”。企业每年正常亡故的职工多达几十人,集团坚持派代表为每位离世职工送别。
《六十条》是“枫桥经验”在富润集团的具体实践,它将“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得淋漓尽致:直面矛盾纠纷,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发展。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六十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让职工有依靠。赵林中说,“企”字拆字分解,“人”字下面一个止步的“止”,没有了人,企业也就完蛋了。作为企业掌门,赵林中带头示范,连续多年把个人获得的政府奖金全部分发给员工,自己一分不留。
人心齐,泰山移。以人为本,构建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力推动了富润集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同提升。
职工更有归属感,干事业成为企业主流价值观。王鸽是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纺纱厂细纱工段长,她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自创细纱巡回、接头、换粗纱先进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基本包揽了厂里每次技能比赛的第一名。她所在班组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近200万元。王鸽因此被评为“中国纺织大工匠”。
职工自觉参与企业管理,每年数千条建议、意见,成为推动富润集团发展的“金点子”。富润看家绝活之一“绢丝针织织造法”,就是通过采纳一条建议而开发出来的新工艺。应用这种新工艺生产的绢丝服装,一度成为集团的拳头产品,“绢丝针织织造法”新工艺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枫桥经验”引领,让企业站位更高。1997年,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诸暨第一家上市公司;2016年,富润集团成功收购杭州泰一指尚科技公司100%股权,进入大数据互联网领域,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格局;富润集团上市20年,股本扩张8.32倍,累计现金分红3.68亿元,累计上缴税款7亿多元,兑现了上市时“今日借你一粒籽,来年还你一担粮”的承诺。富润集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践行“枫桥经验”的成功范例
赵林中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5年中先后9次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枫桥经验”的建议,并在审议发言中要求把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富润集团旗下的汽车修理公司,有一项“感恩福利基金”:凡是进入公司一年以上、表现突出的职工,其父母每月可享受100元至500元的“感恩福利基金”,由公司打入该职工父母的银行账号。根据《六十条》的理念,企业不仅要打造自己的经营特色,更要教育职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努力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六十条》制定23年来,每隔两三年就要查漏补缺、提升完善。截至目前,《六十条》已先后历经9次修订,共修改150多处,从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与党和政府治国理政、与国家前进方向、与民族复兴进程同向同步。
《六十条》源于“枫桥经验”,它倡导职工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卓越精神,从最初作为稳定企业发展的一项制度,逐渐演变为涵盖党建、文化、思想、公益等的跨界综合治理模式。它的目光聚焦普通职工,视野却超越企业一般的价值创造和社会责任,从而真正引领企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