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寿光:“一筐菜”兴起一座城

时间:2019-08-14 来源: 作者:

  1500年前,山东寿光人就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古代农学家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可以为证。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人开始建造“土棚”,用燃煤加温的方式种植出萝卜、大葱、韭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

  然而寿光与蔬菜真正意义上发生“化学反应”是在30年前。以“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为契机,北方冬天蔬菜品类单一难题得以解决。“寿光蔬菜”如燎原之火,从三元朱村烧到全市,烧到全国,燃向世界。

  这是一座因菜而兴的城市

  一个南瓜能长到150公斤,一棵西红柿树年产3000公斤,空中地瓜年循环结果600公斤……最先进的蔬菜栽培模式在第二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集中展示。

  “很难想象30年前,很多寿光人在全国各地乞讨。”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动情地回忆道,“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体会到吃饱的滋味。”

  1988年腊月二十八,二斤顶花带刺的黄瓜第一次出现在王乐义面前。一周后的大年初六,王乐义牵头远赴辽宁省瓦房店市陶村向农民韩永山求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同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在三元朱村试验成功,远近闻名的“要饭村”一下多了17户“双万元户”。

  随后,在时任县委书记王伯详的指导下,寿光建起5130个大棚。据介绍,当年仅大棚蔬菜生产一项,全县就增收6000多万元。一时间,寿光大棚种植技术红遍大江南北,蔬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这座以“三圣”著称的城,因“一筐菜”活了!

  据了解,目前寿光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全市村镇经济获得均衡发展,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27元。

  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的崔江元是受益的大棚种植户之一。“今年建了3个西红柿棚,一个棚半年能产西红柿5万斤,销售额能达9万元。”崔江元说,“现在只要在手机上下载智慧农业APP,就可实时查看大棚内的情况,并进行通风、浇水、补光等操作。科学种植的西红柿产量高、品相好,远销俄罗斯的话,每斤西红柿还能贵上一元钱哩。”

  “现在不仅大棚种植实现了智能化,销售也方便。”崔江元指指不远处的果蔬专业合作社说,“每茬儿西红柿摘下来可以直接送往合作社销售。”

  三元朱村也一样,种植户已经脱离一个冬天烧5吨煤只能种叶菜的土棚,全部实现了从第一代向第五代、第六代甚至第七代大棚种植模式的转变。大棚不仅更高、更宽,使用寿命也更长,还以科技为支撑,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模式,以精准营养滴灌的方式实现蔬菜品种及产量大幅度提升。此外,种植过程也更加简便,浇水、补光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控制。

  笔者了解到,吊挂式蔬菜种植、旋转花卉栽培、现代化鱼菜共生、无土气雾式栽培等均可在大棚中实现,置身其中仿佛处于一片天然美景中。

  寿光城因菜而兴。王伯详表示,冬暖大棚不仅让寿光百姓走上了致富路,也让寿光蔬菜种植产业由起跑迈入腾飞阶段,更为刚兴起的城市经济提供了源头活水。

  一筐菜,养育了一代人。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大货车、小卡车、农用三轮车在通道中进进出出,交易大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凌晨两三点,寿光地利物流园已然一派繁忙景象。

  “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隋玉美说,“物流园目前蔬菜交易品种300余种,日交易量近万吨,交易额达3000万元;年交易量300余万吨,交易额70~100亿元。”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意味着寿光已经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隋玉美表示,现在物流园集结了来自上海、福建等省市的蔬菜,并向全国输送——每天凌晨两点开始交易,再送往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20多个省区市。有些蔬菜产品甚至远销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实际上早在20年前,寿光蔬菜就已闻名全国,这起源于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前身——圣城街道九巷村蔬菜批发市场。

  “当时人挤人、车挤车、菜挤菜,大型菜品交易市场已颇具规模。”1989年部队转业进入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工商所担任所长的孙玉祥回忆起九巷市场的发展历程颇为感慨。他说,自己刚来时,九巷菜市场占地面积才20余亩,十年后离开工商所时,市场面积已扩大为600余亩;交易品种由本地萝卜、大葱、韭菜等几个增加至海南瓜果、西北土豆等300余个品种;日交易量也由最初的几万公斤上升为300万公斤。

  “九巷市场的发展速度让人意想不到。”孙玉祥说。这得益于种菜,也得益于卖菜。以前,交通不便,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毛驴车、地排车等,不少人辛苦种植的菜都烂在地里,“卖菜难”成了老百姓的“心病”。在王伯详书记呼吁下,政府公务员也帮着卖菜,补贴老百姓损失。

  笔者了解到,如今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配备了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的6栋交易大厅,不仅解决了农民卖菜难问题,更成为南菜北运、北菜南调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由商务部正式批准设置、浙江工商大学统计指数研发团队和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共同研发的“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已成为全国蔬菜价格和交易趋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物流园也成为全国蔬菜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发布中心。

  一筐菜,温暖着一座城。

  这是一场与质量安全的较量

  进入寿光价格指数检验检测中心大厅,“公正科学及时准确”几个大字清晰入目。大厅左侧是山东寿光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快检室和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快检室。两家快检室中,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当天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抽检。

  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价格指数检验中心副经理张鹏介绍,每天检验中心都会对当天交易的蔬菜进行抽检,日检测蔬菜样品300余批次,全年达到10万余批次。该中心一旦发现问题就会立即取消交易或定向追回,并上报市场监管部门。“不仅如此,我们还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采样抽检。”张鹏说。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刻不容缓。寿光城因菜而起,也在进行着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命。

  “谁砸了寿光的饭碗,我就砸了谁的饭碗。”山东省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曾在内部会议上如是说。

  寿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张中华表示,寿光蔬菜是当地老百姓的“命根子”,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维护这块“金字招牌”。据介绍,2018年以来,寿光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对辖区所有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主体资格进行了拉网式检查,责令整改35家,取缔无照经营8家。在春秋两季农资专项打假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质量案件115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寿光市还先后组织建设了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形成智慧监管、智慧服务和智慧评价三大体系。寿光物流园集成示范展示区相关人员介绍,平台主要从种植数据、农产品质量检测、信用评价体系等10个层面对当地蔬菜进行实时监管。“其中,对生产蔬菜的菜农进行五星级评定管理。每定量检出一次不合格,扣一星;所用农药有非扫码销售产品的,每查出一次,扣两星。五星全部扣完则取消菜农种植大棚蔬菜的资格。”该人员表示。

  严格监管不是目的,思想上重视食品安全才是根本。为了让菜农深刻认识到蔬菜质量安全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寿光物流园市场监管部门对每日的抽检结果全部进行公示。“我们要通过这种方式倒逼菜农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寿光物流园市场监管所所长张云刚说。

  一筐菜,规制着一座城。 (宿志红)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