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民营经济发展掠影

时间:2019-08-14 来源: 作者:

  茫茫东海之畔,渺渺千年渔歌。浙江温州,民营经济的先发之地。

  南国四月,春花未谢,夏花新发。记者来到“中国电器之都”——温州乐清市柳市镇,在这个“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了解一群“不种田地的农民”如何在民营经济的舞台上高歌。

  迥异于小桥流水的传统江南小镇,柳市镇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低压电器集散中心。在镇上的中国电器城,琳琅满目的低压电器产品一应俱全,每天各式各样的产品从这里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世界各地,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

  采访中,一位老柳市人拿出一份珍藏的旧资料,扶着老花镜轻声念道:“刚放下锄把的庄稼汉,在斑驳陆离的机床前,分解废旧交流接触器;锅灶旁,太婆们一边煮饭,一边慢悠悠地摇着漆包线;河边挤满了村妇,她们清洗着一筐筐电器,然后分别铺开晾干。”这段话是昔日媒体对柳市镇生活的生动描述。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柳市镇地少人多底子薄。改变发生在70年代末,以“八大王”为代表的柳市镇农民无意间了解到五金产品供求渠道不畅通,从而跳出传统的稻渔生活,融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另辟蹊径创造了低压电器生产销售体系。

  “去偷去抢丢人,做生意不丢人,我当时就是想着要做生意。”率先离开土地的“螺丝大王”刘大源,在接受采访时说起了当年“八大王”的故事。

  “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需求诱导性道路,这是民间自发的、具有首创精神的改革道路。”一位温州本土经济学家如此描述这里发生的变革。

  现在的柳市镇除了有22.33万户籍人口,还吸引了19.6万外来人员,涌现出正泰、德力西、天正等知名品牌。2018年,柳市镇实现生产总值292.5亿元。

  柳市镇农民创建了低压电器市场,同时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企业无证无照经营、产品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现,行业规范迫在眉睫。

  记者采访了时任柳市镇工商所所长的胡万昌。他说:“当时柳市‘假’名在外,打击假冒伪劣刻不容缓,工商、财税、边防、质监部门曾联合行动,沿海沿路处处设防。”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温州市紧抓机遇,决定“二次创业”——通过三年、五年、八年的努力,使温州产品质量达到浙江省乃至全国水平,称为质量“三五八”工程。

  “柳市镇的企业,也是在这一时期经历行业洗牌,完成了质量提升的嬗变。”胡万昌说。原本松散的农民群体,借助公司制等改革完成自我革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德力西集团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全自动流水线全程透明可控,质量管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正泰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至12%用于研发投入,将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融为一体。”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存钱不如存技术,成为我们所有员工的共识。”

  近年来,柳市镇低压电器行业的“双塔”——德力西和正泰都在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创新,成为融入新时代柳市镇民营企业的基因。

  柳市镇民营企业的质量意识觉醒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乐清市市场监管局柳市分局局长郑海斌介绍:“我们分局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及企业权益。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提升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护航。”

  截至2018年底,柳市镇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4993户,其中企业20616户、个体工商户24377户。现在,在柳市镇,开办企业隔天取照,申请个体工商户当天办结——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柳市镇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陈和华)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