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显实效
近年来,宣城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注册一个地理标志商标、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商标富农工程”,积极挖掘地方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政策引领,激发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活力
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农业大市,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地方名优特产众多。近年来,全市各级地方政府和商标监管服务部门更加注重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挖掘,积极引导农户、涉农企业和产业协会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全市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呈跃进式增长。2014年,宣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宣城市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地域品牌,合理、充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理遗产提供了政策支持。2015年2月份,宣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地理标志商标词条储备的通知》,要求各市监督管理部门大力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地理标志商标词条储备,全市共收集词条16条,并纳入年鉴土特名产篇,为下一步地理标志商标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10月份,市政府又印发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纳入政府奖励范畴,极大地鼓舞了农户、涉农企业和产业协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建自主品牌的活力和动力。继2016年“宁国牡丹”、“郎溪黄金芽”、 2017年“泾县书画纸”、“黄花云尖”、“旌德灵芝”地理标志商标核准注册后,2018年“宁前胡”、“广德云雾茶”、“广德黄金芽”和“广德竹扇”地理标志商标又成功注册;“宣砚”处于异议答辩阶段;《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的修改,为下一步“宣纸”地标的核准注册扫清了障碍。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效商标注册总量为14220件,其中农产品注册商标3900余件,地理标志商标13件,有力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强化市场运作,推动地理标志商标运用成效显现
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是保护传统文化、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人民群众增收的新模式。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形成地域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南极乡梅村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村”,2009年以前,山核桃成林面积3.9万亩,平均年产量300万公斤,年产值7000万元,村民平均每年从山核桃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收入约27000元。2006年宁国市十几户山核桃加工骨干企业共同协商成立了宁国市山核桃协会,并于2009年成功注册“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商标,并相继许可给詹氏、山里仁等企业使用,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附加值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时至今日,“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生产地域已涵盖宁国市南极乡、万家乡、甲路镇、胡乐镇、宁墩镇、中溪镇、云梯乡、霞西镇、方塘乡、仙霞乡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会员企业50余家,全市现有山核桃面积为36.6万亩,年均产量1万吨左右,产业总产值13亿元。宁国山核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发展中将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企业每发展一步就直接或间接带动一批农户从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中受益。2016年该企业实现与“三只松鼠”深度合作,带动宁国山核桃产业发展,让宁国山核桃品牌享誉全国,目前来自山核桃的收入约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5%,全市共有山核桃产业从业人员4.8万人,涉及1万多农户,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每公斤价格比使用前上涨30%以上,收购价格达62元/公斤,每年为农户增收12000元。
(二)2011年泾县成立茶业协会,2012年成功注册“泾县兰香茶”地理标志商标,“安徽兰香”、“安徽中徽”、“大南坑”等几户企业结合自身品牌影响力,率先在产品包装上广泛使用,并以与农户采取股份合作、签订契约合同等形式,鼓励和带动农户积极参予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泾县兰香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单位35家,使用面积约3万亩,产品市场规模达1.4亿元左右,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每单位价格比使用前上涨150%以上,价格超500元,每年为农户人均增收5500元,受益农户超8000家。
(三)“郎溪黄金芽”地理标志于2016年1月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现已许可给18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等会员使用,使用面积约800亩,产品市场规模达1500万元左右,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每单位价格比使用前上涨75%以上,价格超350元,每年为农户人均增收2500元,受益农户超300家,为茶农返利100多万元。
(四)“旌德灵芝”地理标志商标于2017年6月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以来,“旌德灵芝”已经逐步覆盖到旌德的云乐、庙首、旌阳、俞村、三溪、兴隆、白地7个乡镇,企业合作保持在10余家左右,从业人士(包括种植、采摘、加工等人员)达700余人,使用面积超一万多亩,年产量620吨,产品市场规模达2-3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后每单位价格比使用前上涨15%以上,价格平均超200元/千克,受益农户超400户。当前从事灵芝农户的人均收入每年较一般农业种植户高出10000元,加上政府政策补贴,当前旌德灵芝种植户正逐步增多,并形成多个灵芝专业合作社。
三、突出品牌培育,增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培育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是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把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促进地理标志商标发展作为推进“商标富农”工程的重点来抓,充分发挥商标服务监管部门、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挖掘、整理和注册了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了一批名声响、品质优、效益高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全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运用和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市深入推行“地理标志商标+协会(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指导相关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好地理标志商标资源和品牌优势,通过强化地理标志商标的保护措施和监督手段,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品牌战略。
安徽省宁国市詹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12年“詹氏”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业界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也从一个小型加工厂发展成为总资产9600万元,年产值达1.5个亿中型食品企业,开发的山核桃油、山核桃仁、手剥山核桃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年开始出口到美国,且销售额逐年攀升,2017年出口产值已达9600万元,成为宁国市山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对农户贫困地区,通过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实现标准化生产,切实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强化“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品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市场运作,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充分与旅游、外贸等结合起来,带动产业升级,让更多宁国农户带着“宁国山核桃”这张名片走向世界。
在“汀溪兰香”、“涌溪火青”等著名商标企业辐射带动下,泾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达7.9万余亩,茶农约6万人,年产干茶2500多吨,产值3亿元,跃升为全省十个茶叶产值超2亿元的产茶县之一。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名单中我市涉农产业有3家,占全市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总数的33.3%,推进了我市优质特色产品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并使其更具特色和优势。我市宣州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升了我市农业特色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宣城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