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特色农产品品牌 助力六安乡村振兴

时间:2019-08-14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六安市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把建设好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依托“一谷一带”和“一岭一库”绿色平台建设,实施质量品牌兴农工程,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助力六安乡村振兴。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市有效商标注册量24216件,位居全省第六位,涉农商标占比超过50%突破万件。全市拥有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量38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全省第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均为农副土特及中药材产品。

一、完善特色农产品创牌机制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统筹领导。近年来陆续成立了六安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进小组和六安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或委员会主任),20多家市直主管部门为成员,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充实。还成立了六安市质量品牌促进会,旨在通过市场和消费者评选六安市品牌,进一步探索构建市场机制下品牌建设新途径。

二是抓好抓实政策规划引领。近年来,陆续制定出台了《六安市品牌建设“十三五”规划》、《关于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品牌体系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不断修改完善。2015年以来,每年均将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进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按年度及时兑现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著名商标和保护产品奖励,市级财政每年金额均在500万元左右,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创牌积极性,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各县区也纷纷出台促进品牌建设政策,金寨县将地理标志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对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单位每件给予5万元的财政补助。霍山县对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奖励10万元,并出台中药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霍山石斛等12种特色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平台、交易电商平台及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等实施资金扶持。

三是强化重点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报协同机制,加强农业、地方志办公室、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的业务协作,发挥各自优势,纵向调动各级乡镇村的积极性,共同发掘地理标志历史文化底蕴内涵,搜集整理地理标志资料,做好地标信息储备工作。全市已经建立地理标志产品项目库,其中农产品39个、中药材34种。霍邱县将1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写入地方志。

四是细化创牌申报帮扶举措。开展地标注册服务全程辅导,跟踪服务。近年来,政府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陪同注册人16次到原工商总局商标局,面对面向总局汇报争取。全市召开20多次协调会,倾听地理标志商标申请人和注册人的意见,提供指导,解决难题40多个,帮助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12个。6次邀请商标事务所专业人员现场授课、上门指导,为商标注册人答疑解惑,提供咨询设计,规范历史资料收集。

五是逐步健全品牌评价机制。市政府每年都召开质量、品牌工作大会,总结、表彰、部署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形成了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创建品牌的工作格局。每年评选和认定六安市名牌产品都由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参加,征求社会意见,最后发布认定文件。与此同时,让市场和消费者充分参与品牌评定,组织开展评选六安瓜片茶十大品牌活动,引导企业货真价实创牌。

二、夯实特色农产品创牌基础

一是发挥平台高地示范效应。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区域绿色平台,创成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霍山石斛、舒城山茶油等5个省级商标品牌专业基地,打造我市优势农产品品牌聚集高地。目前我市茶产品中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六安瓜片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评为“2017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称号,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281.61亿元。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霍山黄大茶分别荣登2018中国茶产业100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35、82、84位。霍山黄芽、霍山石斛分别上榜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单(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类)第50和56位。

二是推进农村电商创牌。积极贯彻落实《六安市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进乡镇(街道)所在地行政村(社区)和其他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网销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全覆盖,已培育22个涉农省级以上商标品牌企业开展网销,2018年其网上销售额达2.9亿元。

三是加强质量技术支撑。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茶及茶制品质检中心、羽绒和麻类质检中心、茧丝绸质检中心和木材家具质检中心等4家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市质检所与安徽农学院、合工大和皖西学院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大别山茶叶指纹图谱研究,茶叶中提取微量元素的深加工研发等科研。深入实施农产品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2个,保障特色农产品高质优质,推动品牌价值提升。

三、强化特色农产品用牌护牌

一是规范用牌保特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组织协会成员建立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保持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品质。通过开展会员使用授权日常管理、实行持证经营和包装监制、制定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开展统一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地理标志的使用管理、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进行全方位规范。“十二五”以来,我市共成立地理标志商标方面的行业协会18个、其他群团组织6个,在全市推广“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全市地标品牌规范用、用到位。

二是产业兴牌扩规模。为解决农产品参与市场多以初级形式为多,产业发展不连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足等问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品牌角度发力,不断丰富产品多元化。以“金寨板栗”为例,成功注册证明商标后实现从“单一鲜果”走向“多种产品”;从“单一种植”走向“产链延伸”,带动发展冷藏、加工、出口企业100余家,价格增长44.44%。运营“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并对已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跟踪培育,实现产业发展、品牌增值、价格上涨。如龙头企业安徽东旭大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范化运用“金寨山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快速成为全省最大油茶加工企业、全国油茶加工10强企业和全省林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流转山场发展油茶1.8万余亩。“霍山石斛”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价格由每克40元上升到每克280元,涨幅7倍,产值达50亿元。安徽六安瓜片股份公司成功运用“六安瓜片”地标成效显著,建成2万亩有机茶基地、3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厂、1万平方米科研中心、5000平方米仓储物流检测中心、3000平方米电商运营中心、1000平方米营销中心以及位于独山镇长生桥村千亩茶文化生态园。

三是“品牌扶贫”惠农户。以“立足一个资源,围绕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为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工程”。今年3月,六安市被评为“全国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地市”。如“六安瓜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使用后,价格年年上涨,比注册前提高6倍,每年每户农民增收4600元,受益农户10万多户,从业人员30万人。据估算,通过地理标志品牌牵动,六安茶谷区域农民年均增收超过1200元,近15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全力护牌净市场。开展区域公共品牌专用标志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加大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力度。2018年组织开展了六安瓜片茶等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检查生产加工企业126户,检查市场34个,检查超市、商场、经销店939户,检查商标包装装潢印制企业34户,检查4家电商平台219家经营主体,查获擅自印制销售商标包装装潢企业17户,责令限期整改企业106家,约谈商标包装装潢印制销售企业5户,立案20起,按照专用标志使用规定申请办理授权的企业25户。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商标监督管理科傅孝维供稿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