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召开 “《民法典》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座谈会

时间:2020-07-08 来源: 作者:

  为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民法典》立法思想和原则,更好贯彻落实《民法典》,2020年6月2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召开了“《民法典》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有关法律专家和律师参加了会议。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剑桥在讲话中指出,5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法典定位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一部法典,并对做好民法典的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民法典将分散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了体系化编纂,对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回应,其中很多内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密切相关,涉及创新理念、增设制度、强化规定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这也是中消协近期关注和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深入探讨,使《民法典》的相关制度更好地运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为下一步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提供思路和参考。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民法典》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编纂《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民法典》保护的人民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具有统一性,对于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还就《民法典》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系的理论思考,相关条文的立法考量及法律适用,以及格式合同、个人信息保护、强制缔约义务、网络侵权责任等具体制度规定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对贯彻落实《民法典》,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与实践提出了意见建议。

  此次座谈交流内容丰富,成果显著。一是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法典》保护人民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统一性的理解;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贯彻好《民法典》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重大意义的认识;三是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好《民法典》,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感。宣传好、理解好《民法典》是贯彻落实好《民法典》的基础。中消协将把组织全国消协系统深入学习、理解《民法典》,从明年起推动《民法典》在消费维权领域实施落地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持续加强《民法典》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学习、培训和研究工作,更好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职责。

   

   

   

  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根据信用卡业务的一些投诉热点和消费误区,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四号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一是科学认识信用卡功能。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二是合理使用信用卡。信用卡如有欠款或拖欠年费情况,会产生息费成本,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消费者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年费/违约金收取方式等信用卡相关信息。信用卡分期还款和最低还款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和利息,消费者应当合理选择信用卡分期还款或最低还款方式,避免信用卡逾期。

  三是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消费者应合理规划资金,做好个人或家庭资金安排和管理。考虑自身实际需求、收支状况理性消费,坚持“量入为出”的科学消费观念,做好个人或家庭财务统筹,防止因为过度消费而影响日常生活。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