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山城”的致富密码:发“山水财”脱贫致富
入伏以来,持续多日的高温炙烤着赣鄱大地。临近中午,大秀村村民谢邦辉戴着草帽,去稻田查看水量。“天气热,田里养了鱼,必须要有足够的水。”
大秀村是江西石城县高田镇的自然村,因四面山峰秀丽而得名。当地高山水冷,历来有稻田养鱼的传统。
稻花鱼喜食与水稻争肥的浮游生物、侵袭水稻的害虫,尤其是水稻落下的稻花,稻花鱼因而得名。因山高气温低,稻花鱼生长期约为2年。
谢梅开是养鱼能手。今年,他养了五亩鱼,亩产50斤。鱼和水稻共生,鱼的粪便成为稻田的肥料,而鱼对于无农药生存环境的要求,则给水稻的绿色品质背书,提升其价值。
谢梅开算了一笔账,稻花鱼每斤30元(人民币,下同),鱼干180元每斤;未加工的大米收购价每斤10元,精加工的20元。“今年收成应该还可以。”
高田镇党委书记黎志伟称,随着稻花鱼价格的上涨,大秀村周围的6个高山村有越来越多人养稻花鱼,年产近5000斤鱼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稻田养鱼这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是石城县充分挖掘自身生态优势,走生态路、发山水财、吃绿色饭的一个缩影。
除了绿色养殖带来的红利,依托青山绿水的旅游更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招。石城县副县长李正鹏直言,“旅游是朝阳产业,比工业项目更持久。”
“石城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山、水是优势。”李正鹏表示,“石城的致富密码”是发“山水财”,把绿水青山与旅游结合转化成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赣江源村曾是个贫穷落后的村子,村民原来都居住在高山上,收入很低。2009年,通过整合规划后,当地打造了集溪涧漂流探险、森林氧吧观光、田园农庄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黄瑜称,如今,每逢5月到10月的旅游旺季,赣江源漂流一票难求。
和绿水一样受欢迎的还有青山,距石城县33公里的高田镇八卦脑,发现万亩高山野生杜鹃花。资深专家表示,如此大面积的高山野生杜鹃,乃中国甚至世界所罕见,堪称一大奇观。
过去因交通不便,八卦脑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两年,该县基本贯通了县城到高田镇的旅游公路,并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天然高山牧场。今年4月,八卦脑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站在万亩高山草甸上,宽广辽阔,古木林立,牛羊穿行其间,游人如织,这位当地村民提供了致富的机会。
在八卦脑山脚下,看到商机的农民陈斌创办了一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他说,仅开业当月就接待游客一百多桌,盈利超2万元,老百姓的土鸡土鸭,红菇竹笋和自制小吃等土特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农家乐餐馆、客栈、旅游纪念品店、土特产店等,捧上了“生态和旅游饭碗”,共享旅游“红利”。
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石城全县共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71%。
中共石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刘群楷表示,石城正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村落创建步伐,继续保护好青山绿水,并利用这一密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