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茶科技”成助力茶产业升级、茶农增收新密码

时间:2022-06-07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走在茶园田埂,随处可见5G、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些“茶科技”正成为激活武夷万重茶山的“新密码”,助力茶产业升级,也让茶农实实在在获益。

  正值福建武夷山采茶季,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新鲜事迎面而来:大豆和油菜套种在茶树间,不用化肥又能防虫;千年岩茶有了新品种,越来越多高学历新茶人涌现;5G、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茶山……“茶科技”已成为助力茶产业升级、茶农增收的新密码。

  走进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千亩生态茶园,空气里弥漫着油菜花和茶叶的清香,翠绿的茶树间,套种的油菜已经倒伏,菜籽散落在泥土间。茶园负责人杨文春告诉记者,5月中旬春茶采摘结束后,油菜将被挖土填埋,再播种大豆。

  “这是武夷山茶园的‘生态密码’。”正在茶园指导茶农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一语道破。

  “冬天在茶园种油菜,可以释放土壤中的磷和钾;春茶采收后,套种高效固氮根瘤菌的大豆。这样一来,茶树需要的氮、磷、钾就都有了,基本上不用施化肥。”她说。

  科技特派员廖红在武夷山被茶农称为“扛锄头的女科学家”,她和团队创造的“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改变了茶农一贯的耕作模式。

  几年前,科技人员试验这种新技术时,不少茶农将信将疑:不用肥,茶叶能有产量?不用药,怎么防虫?

  生态茶园的“成绩单”打消了茶农的疑虑:试用新技术后,燕子窠示范区减肥减药超过30%、减少水体磷污染超过60%,燕子窠茶叶优品率较3年前提高了80%左右,收购价翻了一番。

  套种大豆还有助于让茶园摆脱对农药的依赖。廖红说,鲜嫩的大豆叶不仅能让茶园中最常见的害虫——茶尺蠖减少吃茶树叶子,还能引来茶尺蠖的天敌益蝽,这样降低了茶叶被害虫蚕食的风险。

  如今,这一套种技术在武夷山家喻户晓、“遍地开花”。截至去年底,武夷山已建成8.4万亩生态茶园,全市11601户茶农每家减少化肥使用量6吨,1683户茶企每家减少化肥使用量195吨,均同比下降2%。

  据了解,武夷山市已经建立院士工作站、茶产业科技研究院和数字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和高校科研团队协作,选派225名科技特派员,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走在茶园田埂,随处可见5G、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些“茶科技”正成为激活武夷万重茶山的“新密码”。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告诉记者,更多“茶科技”进入茶园,助力茶产业升级,也让茶农实实在在获益。(郑良 周义 吴剑锋)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46&newsid=8290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