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螺蛳粉科技助力从小吃变“网红”产业
摘要:广西推动科技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螺蛳粉产业发展,续写一碗粉的“惊奇”。
无需开火烹饪,沸水冲泡8分钟就能食用,消费者既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螺蛳米饭,还能喝上一碗热汤……近日,一场螺蛳米饭新品发布会在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举行。
“鲜香可口,有那味,很惊艳!”许多市民在品尝带有网红柳州螺蛳粉基因的螺蛳米饭后,纷纷点头称奇。
从“一碗粉”到“一碗饭”,是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再次创新升级,更是科技创新写下的螺蛳粉“惊奇”故事的新篇章。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详细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他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柳州市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加快推进螺蛳粉产业发展,续写一碗粉的“惊奇”。
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袋装螺蛳粉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
生产技术高新化
4月8日,首款螺蛳米饭在电商平台上线。
这款搭配了广式腊肠、螺蛳酱的冲泡型柳州螺蛳米饭,是柳州市鱼峰区螺蛳粉企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经过10多次尝试,用了近一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新“网红”。
一年来,鱼峰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向“产业发展集聚化、生产技术高新化、品种档次特色化”发展,给传统的螺蛳粉产业装上了创新的科技引擎,跑出发展“加速度”。
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传送带上输送着各种螺蛳粉配料包,一台台智能机器人在各自的“岗位”打包、装箱、运输……
“它可以自动感应,哪里缺料就往哪里送料,完全是智能化运行,既节省人力,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公司总经理韦杨年介绍说。
第一条螺蛳粉的全自动米粉生产线、柳州第一台“晃动卤鹌鹑蛋机”、第一台测辣仪……广西螺霸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了3套生产设备和2套配料搅拌设备,并申请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2项外观专利,极大地改进了传统螺蛳粉的生产工艺,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给螺蛳粉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螺蛳粉产业效益提升。在鱼峰区,规上螺蛳粉高新技术企业柳州市乐哈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螺蛳粉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自治区认定,转化经济效益3000万元。由螺蛳粉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或联合开发的螺蛳粉生产设备,涵盖了螺蛳粉生产的各主要关键环节,智能化水平和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以创新推动标准化建设,螺蛳粉产业品质提高。柳南区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标准化建设,建设柳南区综合检测中心服务平台,实现螺蛳粉原料质量全程控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了螺蛳粉高新技术企业“零突破”。
做优原材料基地
伴着自动移栽机的“咔嚓”声,一行行辣椒苗瞬间栽插完毕,在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农田里,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种植户首次引进自动移栽机,大大提高了辣椒、豆角、稻米等螺蛳粉原材料的种植效率。
“这台机器盖膜、打洞、种植、浇水、放肥一次完成,一个人一天可以种0.4亩地,但采用机器,一天可以种20亩。”王眉村致富带头人覃保林介绍说。他所在的公司种植辣椒、豆角等近700亩,订单纷至沓来。
从一粒米到一把螺,从田间到车间,科技创新将螺蛳粉产业链上的农民、企业、专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鱼峰区与多家科研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为创新试点,大力推广“稻+螺+渔”的共生共养模式、“稻—豆—葱”“椒—豆—菜”等轮作种植模式、“菌—菜—竹”高效生态循环种植模式的应用,推进种养模式多元化,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鱼峰区还先后开发螺蛳粉原材料智慧农业系统和龙翔云柳州螺蛳粉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变“靠天吃饭”为“智能控制”,实现螺蛳粉全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数字化、可视化、可追溯。
把一碗螺蛳粉做成大产业,鱼峰区功不可没。
截至目前,位于鱼峰区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入驻投产企业45家,产业园孵化培育规模以上柳州螺蛳粉企业共25家,产值破亿元螺蛳粉企业8家,其中,产值突破5亿元企业1家,产值突破3亿元企业4家。(刘昊)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46&newsid=8241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