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揭示食品安全认识误区的消费提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然而,食品安全认识误区常常被冠以危言耸听的夸张标题,披着伪科学的外衣,给消费者心理平添焦虑。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甄别此类认识误区,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如下:
一、葡萄表面白霜是农药残留?
在葡萄上市时节,许多消费者说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吃之前一定要洗净,否则可能导致中毒。那么,葡萄表面的“白霜”真的是农药吗?
葡萄表面的白霜其实并不是农药,而是葡萄表皮细胞本身分泌的一种糖醇类物质,专业上称之为“果粉”。除葡萄外,李子、西梅、蓝莓等水果表面也会形成此类“白霜”。果粉不仅对人体无害,还有利于果实的保存,它不溶于水,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可以防止果实被病菌滋生和浸染,还可以防止果实采摘后失水过快而皱缩。但是长期的运输和储存,会使表面的果粉被蹭掉。一般来说,果实表皮上“白霜”是反映果实是否新鲜的标志,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商户喷洒低浓度农药的可能性。区分方法是:果粉分布均匀,且不覆盖葡萄本身的颜色,而如果是药剂形成的“白霜”,则分布不均匀,有的还会形成暗蓝色痕迹。
二、鲜艳的水果都打了色素?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鲜艳的水果是因为打了色素。然而,这种说法无科学依据。如果水果打针注射色素,果实表皮会有明显的针孔,消费者轻易便能识别。此外,果皮对水果起保护作用,而针孔则会给外界虫子和细菌打开一个通道,使针眼附近的果实很快腐烂变质,大大缩短贮藏时间。
三、多吃南瓜可以降血糖?
近年来,不少老人都说要多吃南瓜,因为可以降血糖。这是真的吗?
医学专家表示,南瓜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当吃南瓜还是非常有益的。南瓜中含有的“南瓜多糖”,在动物实验中对血脂、血糖、血压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南瓜还含有一种叫做“果胶”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它可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但每 100g 的南瓜本身有 4.5g 的碳水化合物和 22 千卡的热量,糖尿病人如果大量吃南瓜,尤其是在主食不减的情况下,血糖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升高。糖尿病者应谨遵医嘱服用降血糖类药物。
四、夏季车辆里放的矿泉水不能喝?
夏季高温,不少车主会在车上放些矿泉水以备口渴。但有人认为,车内的高温会让矿泉水瓶变质、让塑料分解,而塑化剂会溶入水里。这种说法靠谱吗?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张钦发教授介绍,矿泉水瓶的材料比较稳定,在一般温度下很难分解。即使车内温度达到 40℃-50℃,矿泉水瓶也基本不会分解。市面上合格的矿泉水瓶的材料都是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pet 是一种耐高温材料,夏季车内温度不会使其析出有害物质。上海市消保委曾模拟夏季车辆后备箱的高温、密闭环境,将矿泉水存放在模拟环境里 14天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矿泉水的口感并未发生变化且未检测出有害物质。
五、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更健康?
一说到食品添加剂,现在很多人就会认为是“科技与狠活”,不少人还认为添加剂不安全。
其实不以为然,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各类添加剂的可使用量都经过非常复杂且严谨的科学评估,合理规范按照国标限量要求使用并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以防腐剂为例,防腐剂的作用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若不进行适量添加,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会变质坏掉,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比如从市场上够买的香肠都会添加防腐剂——亚硝酸盐,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而肉毒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产生一种剧毒的毒素——肉毒素,毒性比砒霜还强。因此,合理规范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抑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
2024 年 4 月 15 日
原文链接:https://amr.guizhou.gov.cn/zwgk/xxgkml/zdlyxx/sjspcjtg/202404/t20240416_842165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