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忽悠了!商家夸大宣传的法律后果大揭秘

时间:2025-02-06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日常消费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而进行夸大宣传的情况。无论是广告中的“最佳效果”“绝对安全”,还是销售人员的过度承诺,这些夸大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还可能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那么,针对夸大宣传行为,我国法律是如何进行监管的呢?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的监督员将为大家详细解读相关政策。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商家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商品或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均属于夸大宣传。

别被忽悠了!商家夸大宣传的法律后果大揭秘

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指出,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对于违反规定,进行夸大宣传的商家,监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罚款金额视违法情节而定,一般情况下为20万元至100万元,若情节严重,罚款金额将提高至100万元至200万元。

此外,若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财产或健康受损,商家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包括退还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格、赔偿因误导产生的相关费用如医疗费、交通费等,以及在适用于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更为严重的是,当虚假宣传涉及范围广、危害严重时,还可能触犯刑法。如发布危害公共安全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总之,消费者在面对商家形形色色的夸大宣传时,务必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夸大宣传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安宣传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