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食品安全监管

时间:2022-04-19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安全,一头牵着民心,一头连着党心。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约北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

  “只有十三个字,但字字千钧。”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推动餐饮行业迭代升级

  近年来,“无人餐厅”“智慧餐厅”日益兴起。“这表明无人化、智能化正成为餐饮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除外卖线上平台外,传统餐饮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均相对较弱,相关数字化服务渗透率甚至不到10%。严琦就加快传统餐饮迭代升级、数字化转型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支持传统餐饮街区升级改造,对民营企业参与改造的智能硬件和街道灯光亮化投入给予30%的财政补助。同时各地率先建立餐饮智能应用化场景及“无人餐厅”“智慧餐厅”。二是鼓励餐饮龙头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延展,积极发展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食品安全、餐饮智慧终端、餐饮机器人等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三是设立专门餐饮发展基金,扶持餐饮业发展,鼓励做大做强龙头餐饮企业。四是积极培育地方餐饮特色品牌,如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等细分业态,实施餐饮便利店进社区、智能餐饮服务终端进楼宇、品牌餐饮速食产品进商超等“惠民三进工程”等。五是加强培育餐饮业领军人才,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需定制培养人才,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上升通道。

  农产品预制菜中央厨房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是推动菜篮子升级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然而行业仍存在缺少明确政策支持,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少,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表示。对此,她提出建议,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健全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体制,促进资源要素向链主企业集聚。出台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构建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带来关于进一步优化规范餐厨垃圾处理的建议。她认为,目前餐厨垃圾急剧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餐厨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理念,同执行《反食品浪费法》、推行垃圾分类、提倡“光盘行动”等结合起来,打好源头杜绝浪费、过程加强监管和终端废物再利用的组合拳,全过程全链条优化规范餐厨垃圾处理。她建议,加强源头治理,聚焦制止餐饮浪费,用好法律约束、道德教育、舆论监督等力量,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全国性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把餐厨垃圾作为需要特殊处理的垃圾类型实施分类处理。加强全程监管,加大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推进力度,提高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引导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按规定单独收集、分类存放、定期交付餐厨垃圾,设立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企业准入审批制度,开发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

  促进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

  冷链行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保障食品安全、衔接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民生行业。两会期间,委员代表对冷链行业颇为关注。

  “对进口冷链食品管控不要搞‘一刀切’。”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洪明基呼吁。他认为,进口冷链食品管控工作中,存在层层加码、扩大管控范围的情况。甚至个别地方施行“一刀切”政策,杜绝销售或者使用进口冷链食品。这对备受疫情影响的连锁零售和餐饮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建议,各地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两个指南”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若干政策”执行,不得加码要求,不得扩大执行范围;防控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及时将相关的冷链食品防控政策发布在官方渠道;取消对零售和餐饮门店的“三专”要求;全国互认各地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与核酸检测结果和相关证明文件;进一步明确“进口冷链食品”的概念和所辖范围;精准定义“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的范围。

  广泛推广使用绿色、低碳、高效氨制冷剂是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几年,氨制冷剂在我国冷链行业的应用受到非理性限制,出现边缘化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认为。唐俊杰建议,根据氨制冷安全应用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修订符合氨制冷新技术的法规和标准规范。科学、客观地认识氨制冷剂,转变“谈氨色变”的观念。对新建或改建的涉氨制冷项目应优先立项,并加大比例给予补贴或专项奖励。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氨、二氧化碳等自然工质领域创新技术和安全应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等。

  探讨大健康产业未来

  大健康产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一直倍受关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共商行业大计。

  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保健食品的销售总额逐渐上升,2020年销售额达到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12%。欧睿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认为,目前国内保健食品的数量和功能品类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卢庆国建议,加快保健食品新品种的注册审批速度,尽快审批处理多年积累的已申报未审批的保健食品新品种,满足保健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尽快发布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和方法相关文件,完善注册保健食品评审标准和流程。尽快建立保健食品新原料、新功能研究指南和评审细则相关体系,鼓励企业创新,营造市场良好发展氛围,为保健食品新原料和新功能研究提供注册申报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带来尽快建立益生菌食品国家标准的提案。王均金表示,近年来,益生菌食品逐渐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新兴产业,各大企业纷纷入局。然而也存在很多厂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质量管理跟不上,导致加工过程中益生菌损失过大、存活率很低,个别厂家以少充多,不考虑配方科学性、益生菌之间拮抗性,虚假标注等问题。对此,王均金建议对食品实施分类管理。“目前只建立了一般食品及保健食品的标准,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机能食品标准尚未形成。益生菌作为一种机能食品和膳食补充剂,没有国家标准支持,被作为普通食品管理,不允许标注功能作用,甚至专利名称也不允许标注。因此,建议以益生菌食品为突破口,在一般食品与保健食品之间,建立机能性食品标准。”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卢天锡建议,在全国范围开展保健食品市场“骗老坑老”专项治理,着力遏制保健食品市场“骗老坑老”乱象。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联络、会商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商家利用保健食品“骗老坑老”的行为,重点加大对问题突出地区的精准打击力度,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绳之以法、绝不姑息。加强健康宣传,广泛宣传科学的保健食品知识、识别方法、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等,让老年人科学认识、理性选择保健食品,提高辨别判断能力。强化广告管理,杜绝夸大虚假宣传,避免误导群众。关爱老年群体,家人子女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街道、社区、村组对空巢老年人给予更多关爱。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执行主席李惠森带来推动中医药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长期实践检验也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他建议将更多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纳入备案保健食品目录,弥补注册制保健食品审批进度缓慢的问题。

  “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表示。对此他建议,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提升产业整体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食品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打造一批国家级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创新中心,发展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形成若干创新型产业集群。完善健康声称管理体系,推动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与世界接轨。加快药食同源市场化进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如大力推进社区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快推进中医药、地域特色食材与营养健康食品融合发展基础研究等。(宿志红)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48&newsid=7544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