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解读

时间:2022-04-19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 68—2013)自2013年颁布实施以来,规范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切实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促进了职业性苯中毒预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对GBZ 68—2013的实施情况及追踪评价发现,标准中部分内部需要修订,以便与近年发布的一些标准保持协调一致。本次修订主要变化包括:

  (一)修改了血细胞计数的界限值

  依据WS/T 405“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开展苯作业人群和慢性苯中毒患者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标准修改了慢性苯中毒诊断分级标准中外周血细胞的界限值,且在分级诊断中注重保持与原标准的延续性。

  (二)删除了白血病

  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为区分职业性肿瘤与职业性中毒,更好地使用相对应的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诊断分级标准中删除了白血病。苯所致白血病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列为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的诊断执行GBZ 94《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三)量化接触苯的职业史时间

  根据慢性中毒起病时间的定义,结合国内外文献和项目组的研究数据,本次修订的标准量化了慢性苯中毒的苯接触时间,将诊断慢性苯中毒的苯职业史时间修订为“3个月及以上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增强了临床可操作性,避免了对诊断标准理解的歧义。

  (四)增加了附录A.4分级标准中血细胞计数参考范围

  慢性苯中毒诊断分级标准中血细胞界限值的修订,依据WS/T 405“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附录A.4中对诊断分级中血细胞计数参考范围进行了说明。

  相关链接: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cjd/38721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