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绿春县五边行动提升兴边富民现代化水平

时间:2022-09-14 来源:国家民委 作者:佚名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兴边富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引领各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组织强边”引领民族团结。制定《绿春县关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绿春县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把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考评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11期3477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1352人次,实现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有人抓。

  “和谐稳边”共建精神家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宣传教育,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编纂出版《绿春县民族团结礼仪习俗汇编》等民族文化精品,创作《闹宴》《跳鼓》等30多部民族特色文艺精品。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相结合方式,先后组织语言文字工作业务培训20期6500人次,组织机关干部、教师、窗口服务人员开展普通话培训38期12160人,受训率达80%以上。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公园、主题广场等载体38个,打造8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点。全县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主题教育基地各1个,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9个,基地兼具现场教学与网上教学功能,设立“实践教学点”,累计举办培训班460期6万余人次,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富民兴边”建设美丽家园。绿春县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一切为了边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深入开展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县和“绿色食品牌”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累计发展橡胶、茶叶、草果、八角、胡椒、梯田红米等绿色产业132万亩,全县茶叶面积24.5万亩,获“中国茶叶百强县”,2022年入选云南省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示范创建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实施11个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规划投入资金2.68亿元,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提升”的思路,稳步推进7个沿边行政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把沿边行政村打造成稳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开放活边”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和“十月年、长街古宴、火把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系列文娱活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在各层次各领域的大融合大发展。建成3个边境乡镇派出所服务大厅、检查站设置党员示范窗口和示范岗,亮出身份、挂牌上岗、公开承诺,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医院、进家庭等“九进”活动。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省级示范单位43个、模范集体1个;州级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5人,创建州级示范单位62个、示范家庭350户。

  “守土固边”促进安宁稳定。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守国门”活动,引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设边境成为靓丽的明珠、民族团结的示范。2020年以来,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15个、“民主法治示范户”200户,设置“党员示范区”50个,选树文明新风示范户21户。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