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的保障何在?

时间:2024-11-01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商超的货架上,散装食品琳琅满目,它们以其灵活性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少便利。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散装食品也需要标明“身份”和“年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散装食品的标识要求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时,必须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也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名称、产地(地级市)、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配料清单、产品标准代号、质量等级(如有)、SC编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规定可不是一纸空文,它们是保障我们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防线。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散装食品销售者未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散装食品有什么常见的通病呢?

1.标签标识信息不完整或无标签标识

有些只是简单地公示了产品名称、价格、产地等信息,却遗漏了关键的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的详细联系方式等。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全面了解食品的相关信息,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用合格证代替散装食品标签且管理不善

虽然一般情况下产品合格证上包含了散装标签的所有信息,但有些销售者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例如,更换产品时未同步更换合格证,导致消费者看到的合格证信息与实际销售的产品不符,无法准确判断食品的真实情况。

3.散装食品条码称使用不规范

部分食品销售者对食品条码管理不规范,出现条码信息与散装食品标签或合格证上的产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这会给消费者在查询产品信息时带来困扰,也可能导致销售者在库存管理等方面出现混乱。

4.不规范拆零销售

一些销售者将预包装食品在散装食品区域拆零销售时,存在食品未张贴标签或者标签标识不完整的问题。这使得消费者难以知晓这些拆零食品的准确信息,无法放心购买。

二、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的处罚与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七)项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销售食品,会先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若拒不改正,将面临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这一处罚措施旨在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遵守规定,保障食品安全。

从大量行政处罚及打假案例来看,多数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处罚。因此,为了保证合规并降低风险,建议散装食品标签至少要标识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其他信息可根据包装形式、产品特点及标准要求进行标识,其最终目的是方便消费者识读,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

散装食品虽然没有精美的独立包装,但它们同样需要清晰地标明自己的“身份”和“年龄”等关键信息。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体现。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散装食品时也要留意这些标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而食品经营者更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散装食品的标签标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让我们一起关注散装食品的标识问题,让每一次的购物都更加放心、安心。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安调研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