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野生菌上市时 尝鲜须谨慎

时间:2022-06-27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日前,云南省野生菌大量上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裴文彬主治医师提醒广大消费者,不建议吃腌制的菌子,并且吃野生菌要适量不宜过多。

  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时候,都会有人食用菌子中毒。菌子虽美味,尝鲜须谨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裴文彬主治医师和大家说说,在野生菌的加工及食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细节。

  加工时要注意这些细节

  在购买野生菌的时候,选择自己熟悉的、认识的菌子。菌子有煮、炒、凉拌、腌制等加工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炒

  炒熟炒透,不要用急火快炒。爆炒时,很快就会把外皮炒硬,但里面的水分和毒性不一定释放出来,食用时就容易中毒。

  因此,炒之前可用清水先煮几分钟,然后捞起来滤水后再来炒,这样可以降低毒素。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菌子最好分开炒。

  煮

  大家一般都会选择自己熟知的无毒菌子煮汤喝,如青头菌、鸡枞,汤味鲜美,相对安全。

  云南人喜欢吃菌子火锅,一般煮火锅用的都是无毒菌子。火锅里偶尔会加牛肝菌,要注意的是,只能加一种,因为多品种的牛肝菌混在一起,易发生毒素混合,如发生中毒,症状会更重。

  凉拌

  生拌、凉拌,口感很好,脆、嫩,有嚼劲,但中毒概率非常高。除了像松茸这类较安全的菌子,其他菌子不建议凉拌、生吃。

  腌制

  不建议吃腌制的菌子。因为腌制的菌子,不能明确加工时有没有混入其他的杂菌。如果混有其他的杂菌,食用后就可能会中毒。另外,腌制之后菌子的毒素还会残留在里面,很容易中毒。

  食用时要注意这些细节

  不要过量食用

  吃野生菌要适量不宜过多。少吃一点,即使中毒,症状也会轻一点,吃得越多,中毒症状就会越重。

  不要连续不断吃菌子

  连续吃菌子,毒素会累积在体内。建议一个星期吃一次到两次菌子,或者隔上三四天吃一顿,相对比较安全。

  隔顿吃时一定要热透

  首先,不建议隔顿吃,能一次吃完最好尽量吃完。隔顿吃的时候,一定要加热彻底,把有毒物质破坏掉。

  野生菌属于真菌类,富含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毒素在低温时仍可能滋生或变性。菌子放在冰箱里,隔顿之后如果没有加热彻底,会导致中毒。

  吃菌子时最好别喝酒

  又吃菌子又喝酒,可能同时酒精中毒和菌子中毒。喝酒还会加重菌中毒症状,因为乙醇会让毒素在血液里面加速循环和吸收。

  中毒别忘带上菌子去医院

  有剧毒的野生菌,烹饪是无法做到预防中毒的,烹饪只是可以降低中毒风险。

  野生菌中毒后,不同的毒素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神志还清楚,就地催吐,随后带着菌子样品去医院,这样医生可以根据中毒症状和检验结果,识别是哪种菌子的毒素导致中毒,并针对不同的毒素,快速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

  如果菌子已经吃完了,充分向医生描述菌子长什么样,以及自己有些什么症状。(王劲松)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shengnewshow?sjid=25&newsid=8738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